- 战果辉煌,是兑现脱贫攻坚庄严承诺的历史检验。
人民至上,就要用铁的事实说话;一诺千金,就要如期高质量兑现。如今,海南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1万户64.97万人全部脱贫,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8.3%下降到0。“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近5年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6.24%,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稳定增收机制基本建立,脱贫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海南人民绝对贫困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岛上,村庄美了,公路通了,新房建了,瓜菜香了,腰包鼓了,笑容多了……涓涓细流汇成茫茫大海,点点星光照亮漫漫征程,广阔农村尽成希望田野,生动诠释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脱贫攻坚责任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实现现行标准下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1万户64.97万人全部脱贫,600个贫困村(含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县 (含全省唯一深度贫困县白沙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8.3%下降到0。“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解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琼中保蕊村“升级换代”。
昌江七叉镇七叉村贫困户从镇干部手里接过新房钥匙,喜不自胜。
昌江王下乡中心学校,学生享受营养午餐。
陵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正在为贫困户残疾子女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白沙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增设农村贫困人口专用床位。
护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测量血压。
-
产业帮扶基础更加扎实
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比例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0.7亿增加到2020年的17.20亿,五年来,共有12.6万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措施,比2015年提高82.89个百分点,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82.85%。成长起62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共带动贫困户4万多户15万余人。培育贫困户创业致富带头人2969人、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项目2287个,受益贫困户10.92万人。
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村民们搭建大棚种植瓜菜。
-
就业增收效果更加明显
五年来,有3.08万户落实了就业扶贫措施,比2015年提高20.27个百分点。累计为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各类培训19.17万人次;建成252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565人。累计开发护林、护路、清洁卫生等就业扶贫公益专岗达3.89万个,优先保障“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和弱劳力实现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就业。
-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
生态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儋州峨蔓镇扶贫工作队员与扶贫户搬新家贴福字。
-
兜底保障网更加密实
在全国率先建立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多层次兜底保障体系,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完善了兜底保障工作机制及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通报机制、“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贫困预警快速救助机制,对易致贫返贫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通报、早救助。农村低保标准从2015年280元/月提高到2020年350元/月以上,始终高于贫困线。
阿婆在建档立卡健康扶贫绿色窗口取药。
-
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
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夜校“志智双扶”主阵地作用,连续4年定期播出夜校节目210期,平均每期56.2万人次收看,所有贫困家庭长期接受感恩励志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六治”专项活动,全省重点贫困户基本实现成功转化,投入到农业生产、兼营副业或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