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前言 号角嘹亮篇 攻坚克难篇 非凡成就篇 先锋模范篇 声像资料篇 结语
攻坚克难篇
  • 概述
  • 实行战斗体系 保持战斗状态
  • 尽锐出战 驻村帮扶全覆盖
  • 综合施策 消除内生动力不足顽疾
  • “三全”“三精准”
  • 产业帮扶“遍地开花”
  • 就业帮扶各显神通
  • “四动四全”消费扶贫
  • 金融扶贫注入增收血液
  • 基层医护“县属乡用 乡属村用”
  • 特惠资助和普职融通助推教育扶贫
  •   大胆创新,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一招。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之策,重在创新。针对海南脱贫攻坚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印记的先进工作经验。
      在力量匹配上,选派8583名干部组成2700多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全省所有镇乡村驻点帮扶,“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在志智双扶上,创办脱贫攻坚电视夜校,探索扶贫军训模式,设立“道德红黑榜”,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勤劳致富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和全参与“大比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确保“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错”;在消费扶贫上,以“海南爱心扶贫网”和“爱心扶贫大集市”为依托,推进“四动四全”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的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能致富;在金融支撑上,实行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制度,解除胶农后顾之忧……系列“精准滴灌”的创新举措,是“攻城拔寨”的锐利武器,贡献出脱贫攻坚路上的“海南经验”。
  • 实行战斗体系 保持战斗状态

    海南全面建立从省到自然村的五级战斗体系,省级成立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各市县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在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组)分别设立脱贫攻坚大队200个、中队2571个、小队12296个。选派最优的“精兵”,派出2700多支乡村振兴工作队8583名队员深入每个村庄,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所有乡镇、村的省份。

    同时,省委专门成立9个脱贫攻坚战督查组,全脱产驻市县开展常态化督查,既作为省委的“耳”和“目”,又起到了作战督导作用。

    2020年4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李军主持召开指挥部2020年第3次会议。

    2020年9月15日,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举办2020年帮扶责任人及新上任扶贫干部培训会。

    2020年11月21日,保亭召开指挥部第12次电视电话(扩大)会议。

    乐东千家镇脱贫攻坚大队办公室。

    澄迈县金江镇夏富村委会脱贫攻坚中队干部来到百香果基地,现场了解指导脱贫户管护果园。

    白沙打安镇脱贫攻坚大队南达村小队干部到南达村木瓜村民小组贫困户家了解危房改造进度。

    省委第九巡视组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巡视情况反馈会议现场。

    琼中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走访,深挖细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

  • 尽锐出战 驻村帮扶全覆盖

    全省先后选派三批驻村第一书记共2807人次,选派8583名干部组成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下到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工作队镇、村全覆盖,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2020年11月9日,海南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举行。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驻村第一书记指导贫困户种植。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青法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逐步熟悉村情。

    儋州市峨蔓镇长荣村驻村扶贫干部到贫困群众家填写扶贫手册。

    琼海市嘉积镇大礼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到大礼村脱贫户家测算家庭收入。

    文昌市抱罗镇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和贫困户。

    五指山市畅好乡番通村驻村第一书记查看贫困户种植的树仔菜有无病虫害。

    澄迈县金江镇黄竹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在向村民了解养鸡场运营情况。

  • 综合施策 消除内生动力不足顽疾

    在脱贫攻坚中,海南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志智双扶”,如通过创设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采用“电视+夜校+服务热线”的模式,在全省乡村引发了一场学习革命;开展“六治”专项整治活动;推广扶贫超市积分奖励机制;创新“法治培训+军事化训练”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走上脱贫奔小康的长远之路。

    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讲台上展示自家农产品。

    五里路理事长在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第一期白沙培训班中带领学员进行实操。

    琼中岭门村嗜酒懒汉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引导鼓励下,通过辛勤劳动如今成为养羊大户,是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

    保亭创建“脱贫攻坚惠农超市”,“以分换物”换来脱贫新动力。

    万宁创新扶贫军训模式,使贫困群众脱贫更主动。

    儋州新州镇大屯村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化推进治懒散、治酗酒、治私彩、治浪费、治不孝、治脏乱等“六治”专项活动。

  • 全覆盖、全行动、全参与 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

    2018年前聚焦精准识别,2019年聚焦精准帮扶,2020年聚焦精准退出,海南先后4次组织对全省所有农村常住居民开展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覆盖、拉网式大排查。同时,利用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全省15万多户贫困户的扶贫手册均实现电子化,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为提高帮扶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检验工作质量,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连续三年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 比出了质量、比出了氛围、比出了精气神。

    2018-2020年海南脱贫攻坚大比武方案。

    海南省2018年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大比武特别节目在海口举行。

    海南省2018年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大比武特别节目中,老乡团代表发言。

    在海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大比武中,优胜乡镇获得了“脱贫攻坚大比武流动红旗”。

    万宁市长丰镇举行2020年脱贫光荣户大比武。图为一等奖获得者。

    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组织镇村干部来到贫困户家,详细了解他家目前的经济、健康、子女读书情况等。

    扶贫工作队在万宁南桥镇南桥村贫困户家中进行入户调研。

    海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成,提高了帮扶效率和精准度。

  • 产业帮扶“遍地开花”

    近年来,海南各市县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思路,探索出了一条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扶贫之路,打造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立足于长线,推行农业产业扶贫“五带动全覆盖”模式,引入和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劳务用工等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带动贫困户实现长久稳定增收,目前全省有2752个“五带动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组织化帮扶贫困户达90%以上。

    立足于中线,通过推广庭院经济“五个一”、推广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鼓励中部山区贫困村发展林下经济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立足于短线,鼓励贫困户种植冬季瓜菜,以及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百香果、养殖文昌鸡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增收产业。

    海口市红旗镇墨桥村将撂荒地开发为琼山福稻生态大米种植基地,壮大集体经济,摆脱“空壳村”称号。

    定安新竹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在给鹅喂食。

    东方市通过打造火龙果、绿萝、兰花等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实现贫困户组织化产业帮扶全覆盖。

    五指山市南圣镇,五指山南圣奔内树仔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在采摘树仔菜。

    琼中什运乡龙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工人正在制作菌包。

    儋州新州镇大屯村充分利用农村庭院闲置土地,在房前屋后发展种养殖业。

    白沙打安镇长岭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整合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土地种植兰花等作物,形成互帮互助庭院经济模式。

    洋浦结合绿梦苗圃基地合作社,试点帮助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澄迈县大丰镇才存村共享农庄。

    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打造了共享农庄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村。


    雪古丽共享农庄工作人员在给牛喂饲料。

    海口市云龙镇云岭村在橡胶树下种植散尾葵,实现了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图为打包散尾葵的农户。

    白沙对俄村在海南科技单位的帮扶下,引进制药企业利用橡胶林的林下空间,开始发展五指毛桃种植产业。

    海南胶工正在橡胶林里割胶。

    万宁长丰镇雅利槟榔厂,工人们各自忙碌在自己的生产线上。

    屯昌县新兴镇新兴农庄,农户在管护金椰椰苗。

    琼海嘉积镇棉寨村农民在采收南瓜,喜笑颜开。

    文昌市冯坡镇凤尾村脱贫户在猪舍照料猪崽。

    万宁市北大镇北大村的贫困户通过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奔上致富路。

    乐东华翔火龙果基地,农户们忙着采摘火龙果。

    澄迈县金江镇道南村贫困村民采收芋头。

    临高金波村与企业合作建立莲花种植基地。

    白沙阜龙乡的阿成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在种植大棚里展示产业基地里的秀珍菇。

  • 就业帮扶各显神通

    积极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提供返岗“点对点”服务,面向贫困劳动者及贫困家庭子女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55万人次,实现28.26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发扶贫公益专岗33530个,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伟达化工就业扶贫车间,数十名本地农户工人在生产编织袋。

    全省各地学员在省工会职工培训中心举办的”精准培训 助力扶贫”高级母婴护理技能培训班上学习产后康复腹部护理课程。

    “春风大行动”就业扶贫招聘会在琼中举办。

    文昌文城镇“帮扶助困、智慧扶贫”公益专场招聘会现场。

    乐东利国镇文且村村民在学做北方面食。

    专业技术人员向贫困户教授养殖技术。

    澄迈县文儒镇就业扶贫车间,女工们正专注作业。

  • “四动四全”消费扶贫

    自2018年10月以来,海南以“海南爱心扶贫网”为线上平台,以“爱心扶贫大集市”为线下载体,积极探索“党政强力推动全保障、各方积极联动全覆盖、线上线下互动全服务和贫困群众自觉主动全参与”的“四动四全”消费扶贫新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省消费扶贫销售总金额累计达7.34亿元,超过39万户次贫困户获益。该项工作荣获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18年10月16日上午,海南首个“互联网+消费扶贫”公益平台——海南爱心扶贫网正式上线。

    2019年10月17日,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社会扶贫处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奖单位称号。

    2020年4月2日下午,由省供销社组织的海南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首场集市活动在海南广场举行。

    2020年9月5日下午,2020年海南省消费扶贫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爱心扶贫大集市”在海口海垦广场火热开市。

    定安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扶贫集市,商家在展示产品。

    屯昌爱心扶贫大集市活动中县领导现场向媒体推荐扶贫产品。

    儋州大成镇调南村委会调南村举办的“看古树,摘黄皮,游乡村”爱心消费扶贫活动现场。 

    五指山市固定每周六举行爱心消费扶贫赶集日。

    2020年全民战疫期间,海南网红达人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帮助农民直播带货,助力扶贫产品走出去。

    2020年2月,在“全民战疫“益”起来——公益海南2020一号行动”中,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积极协调运输资源,助力消费扶贫。

  • 金融扶贫注入增收血液

    为解决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广大贫困胶农难脱贫、易返贫的问题,海南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开展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4.67万户贫困户胶农全部参保。为解决带贫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搭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产业扶贫合作平台”,吸收42家涉农领域龙头企业加盟,累计投放173亿元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平台企业发展扶贫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0.9万人脱贫,实现了金融扶贫“精准滴灌”。

    2017年,海南白沙与保险公司签约首单天然橡胶扶贫增极收入保险。

    白沙打安镇合老村村民在核对保险单。

    海南省扶贫办、海南省工商联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发起成立农业政策性金融产业扶贫合作平台。

    政策性金融产业扶贫合作平台稳定脱贫基金备忘录签约仪式。

    海南省农信社信贷员下乡,在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

    农行海南省分行支持万宁市龙滚镇福塘村村民发展菠萝种植业获成功。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组织金融机构在田间宣传金融知识。

  • 基层医务人员“县属乡用”“乡属村用”

    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广大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海南对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给予工作补贴、绩效奖励、编制待遇等支持。在5个贫困县试点建立基层卫生人才乡镇工作补贴激励机制,月平均增发补贴2000元至2965元,全省50%的市县村医岗位固定补助每月1000元以上,新招聘村医给予事业编制,极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锦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文昌市锦山镇十二亮村贫困户家回访,为他们一家人做体检。

    东方市俄乐村卫生站医生在为村民检查身体。

    五指山市毛阳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正在操作远程DR设备。

    昌江王下乡卫生院医生为村民看病。

    海南省青联在保亭举办健康扶贫活动,图为医生为村民检查五官科。

    全科医生在琼中什运乡为贫困户检查身体。

    白沙牙叉镇对俄村卫生室医生正在给贫困户村民量血压。

  • 特惠资助和普职融通助推教育扶贫

    建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四免四补”特惠性资助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衣食住行学”政府托底资助。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之后在全省33所学校开设435个“扶贫励志班”,2016年来累计招收1.7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达到“一人技术学到身、全家脱贫有希望”成效。

    2018年6月,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的学生正在上课。

    2019年9月,海南在部分中职学校试点设立职业初中班,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长。

    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到东成镇流坡村残疾学生家里为他传授康复知识和生活技能。

    白沙牙叉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在给贫困学生上科学课。

    琼中红毛希望小学学生在朗读课文。